固態(tài)硬盤成本效應開始顯現
SSD在容量方面的比較幾乎已經轉向性能方面。有很多重要的,并不僅僅是任務重要,工作負荷要求的應用容量將小于500GB,這比現在的平均單驅動容量大小還要小。通過比較,諸如那些來自Texas Memory Systems公司的基于PCI-e的固態(tài)盤能在存儲卡上交付400+GB的存儲,而購買的費用也小于18000美元。
當然這個成本比單獨的機械傳動的成本要高,特別是對于一個重要的任務或重要的工作負荷來說。因為可靠性和性能問題,數據并不能存儲在單驅動上。他們一般是存儲在一個內部的或外部的裝有機械驅動的RAID上。為了達到性能和冗余的要求,直連系統的容量遠遠超過這種類型要求的工作量。
和配置的復雜性相比,電力,維護一個RAID加上浪費的容量,安裝一個SSD PCI-e卡,創(chuàng)建RAID保護,減少能源消耗,調整更高性能的命令都是極其簡單的。所有的都和工作負荷要求的容量相關。
在一個共享存儲環(huán)境中,網絡存儲的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在多服務器和他們的工作負荷中平衡容量。共享工作組的挑戰(zhàn)之一變成了平衡最大容量利用率和最佳性能。因此,就創(chuàng)建了大陣列設置以提高性能,但是成本就取決于在這些陣列組件中設置更多的工作組。結果就是存儲管理員不得不手動平衡存儲IO。管理員必須努力匹配工作負荷的高IO要求,與較為溫和的工作負荷要求,以決定如何有效地利用現有的容量,同時確保對性能要求敏感的工作負荷不會產生不利影響。
這些挑戰(zhàn)引導存儲管理員為不同的應用創(chuàng)建不同的RAID組,然后在那些陣列組下面創(chuàng)建LUN來分配某種服務器和工作負荷。每個陣列組只擁有一些性能敏感的工作負荷,每一個通過LUN分配給他們。剩下分配給每個陣列組的服務器是性能敏感度小的。現在的數據中心,一般都是應用服務器虛擬化。現在,一個單獨的服務器可以有多個工作組——每個有不同的性能需要,這些都是很難孤立的。
共享存儲旨在優(yōu)化容量利用率,同時也是可以提供大量的磁盤轉速來滿足特殊的性能要求。這就創(chuàng)建了一個復雜的環(huán)境,反之,陣列組也可以孤立占用容量而效率并不高的性能。和現在的SAN容量相比,大多數需要存儲IO性能的工作組有很小的容量要求。
復雜性和容量利用率并不是唯一的問題,同樣也存在一個成本問題。在過去的幾年里,每個機械驅動容量都增長了很多,每個驅動的成本卻相對停滯。像SATA和光纖通道的情況,每個機械驅動相對停滯,性能也停滯了,15K RPM驅動曾經很多年都是最大性能驅動。
當工作負荷從性能敏感轉向性能重要的時候,驅動的成本和性能都停滯不前,每個驅動容量增加的問題變的特別重要。為了克服每個驅動性能限制,用戶用非常高的驅動計數來創(chuàng)建陣列組,在某些情況下,使用短變量來保證數據放置在磁盤的外部。所有的這些導致了更加復雜,更多的容量利用率,增長了用電和制冷成本,當然也增加了更大的購買成本。
因此,可能成本更高效的,簡單的,高性能的基于SSD的系統更受人青睞。這是潛在的一個單獨存儲陣列管理,和在基于機械驅動的存儲系統中管理多陣列組沒有什么不同,這樣也可以簡化SAN上的陣列組管理。
通過把一般的容量和性能的工作負荷轉移到SSD,然后在更少的陣列組中保持容量工作負荷,不僅大大減少了管理存儲平臺的復雜度,同時也改進了用戶體驗和性能。
這一設計策略不僅大大減少了管理存儲的成本,實際上還減少了購置的總成本。性能敏感的應用程序轉移到固態(tài)硬盤,必須創(chuàng)建的陣列組減少了。于是,在這些較少的工作組中,可以部署更多的服務器和工作量,從而更有效的提高容量利用率,減少物理驅動器的購買。
#p#page_title#e#在很多情況下,一個單獨的SSD系統可以提供所有的敏感性能和重要的工作負荷性能。當然需要減少的用電,制冷和容納陣列的空間,是機械驅動陣列的最高性能的30倍。和基于機械的磁盤陣列相比,通過計算最大性能的成本,人們開始傾向SSD。對于日益增長的用戶來說,SSD現在是最具成本效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