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研制成功
新華網長沙10月29日電 (記者 白瑞雪、喻菲、王玉山) 隨著第一臺國產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29日在湖南長沙亮相,作為算盤這一古老計算器的發(fā)明者,中國擁有了歷史上計算速度最快的工具。 我國成功研制出“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 媒體來源:央視新聞頻道
每秒鐘1206萬億次的峰值速度和每秒563.1萬億次的Linpack實測性能,使這臺名為“天河一號”的計算機位居同日公布的中國超級計算機前100強之首,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二個能夠研制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的國家。
這個速度意味著,如果用“天河一號”計算一天,一臺當前主流微機得算160年。“天河一號”的存儲量,則相當于4個國家圖書館藏書量之和。
超級計算機又稱高性能計算機、巨型計算機,是世界公認的高新技術制高點和21世紀最重要的科學領域之一。
作為中國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中的一個重大項目,“天河一號”的設計始于2008年。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環(huán)境控制、生物醫(yī)藥等領域已經對千萬億次甚至更高性能的計算機提出了現實需求。”國防科技大學校長張育林說。
國防科技大學是“天河一號”的研制者。1983年面世的中國第一臺億次計算機“銀河一號”,同樣誕生在這所大學。
“超級計算機的研制歷程表明,我們要在高技術領域有所作為,必須走一條中國特色的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張育林說,“一味追求國際排名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在核心技術、實際效益和人才培養(yǎng)上不斷實現新的突破,科學研究才有了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采用了“多陣列可配置協(xié)同并行體系結構”等7項關鍵創(chuàng)新技術的“天河一號”,綜合技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具有高性能、高能效、高安全和易使用的特點。在實現技術跨越的同時,由200多人組成、平均年齡為36歲的“天河”團隊還首次嘗試了軍地合作、多家單位協(xié)同攻關的開發(fā)模式。 #p#page_title#e#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天河”是銀河的別稱。張育林說,這臺計算機的名字暗示著天津與“銀河一號”計算機誕生地之間的合作。
2010年年底之前,這臺由103個機柜組成、占地面積近千平方米、總重量155噸的龐大計算機將安裝到中國兩個國家級超級計算中心之一的天津中心,向國內外用戶提供超級計算服務。
“在現代科學發(fā)展中,計算已經成為與理論和實驗并行的第3大引擎。”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主任劉光明說,“天河一號”將在資源勘探、生物醫(yī)藥研究、航空航天裝備研制、金融工程、新材料開發(fā)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天河’的平臺是開放的,我們愿意與全世界共享中國的創(chuàng)新成果。”劉光明說。